許昌日報客戶端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請用瀏覽器掃描下載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關 閉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民日報關注華夏古樂團:喚醒8000年前的笛音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mage.png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悠長的笛聲響起,舞臺逐漸點亮。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管樂演奏員晏文濤穿戴先民服飾、手持七孔骨笛,吹奏出8000多年前的遠古回聲。一曲罷,仰韶陶塤、商代銅鐃、先秦編鐘依次亮相,青年演員身著漢服,奏響一段段古樂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骨笛是我國發現最早的七聲音階樂器。吹奏它,我感到無比自豪?!?5后晏文濤學笛已有20年,“每一次登臺吹奏,我仿佛都被帶回數千年前?!?/p>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距離演奏廳不遠,一支通體晶瑩、光滑如玉的七孔骨笛,陳列在博物院展廳入口。這支出土于河南舞陽賈湖遺址的骨笛,是河南博物院的“鎮院之寶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,晏文濤加入華夏古樂團。當時,團長霍琨想讓他復刻、演奏骨笛。選材、開孔、調音、拋光……那段時間,晏文濤整天泡在制作室,參照館內文物、借鑒前人經驗,尋找同比例復原的更優解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年,晏文濤成功制作出改良版的骨笛,新的挑戰接踵而至:骨笛怎么吹?與竹笛相比,骨笛的吹奏方式不同,可借鑒經驗很少。初次登臺的晏文濤并不成功:在樂曲“引子”中,他愣是沒吹出聲響,急得直冒冷汗。拿捏角度、調整氣息、修正吹孔……晏文濤沒有放棄,一遍又一遍練習磨合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當悠揚的笛聲從孔洞傳出,他如聞天籟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年來,晏文濤手持骨笛,和樂團同事參與大小演出近2000場。從《梁?!返健稘L滾紅塵》,再到流行音樂《孤勇者》,一支骨笛穿越古今。在河南博物院推出的“華夏正聲——中原音樂考古復原展演”上,晏文濤一人分飾多角,吹完骨笛換上排簫,呈現不同古樂器之美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用古老的樂器,吹新潮的曲子?!标涛臐f,樂團成員平均年齡30歲左右,還有不少00后加入,“大家腦洞大開,將鐘鼓磬瑟、簫管琴笙等古樂器融合現代舞蹈和流行歌曲,產生了不少網絡爆款,讓古樂不斷奏響新聲?!?/p>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編輯:呂科     責編:賈同嶺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久久午夜视频_欧美 日韩 中文 国产_亚洲精品中字在线_亚洲无码免费视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