森林繞村莊,綠意蔭農家,站在地處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蟻蜂鎮的金頂山上,四下望去滿眼綠色,深吸一口氣,濃郁的負氧離子瞬間讓人感到清爽。
現在的蟻蜂鎮,出門有景、鄉村疊翠、青山染綠、滋養生態成為一種常態。近日,該鎮榮獲由中國國土經濟學會深呼吸小城專家委員會主持評選的“美麗中國·深呼吸鄉鎮”稱號。而這背后是驛城區委、區政府強力打造“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、河南省鄉村旅游示范鎮、河南省十佳魅力城鎮、河南省特色生態旅游示范鎮”的生態小鎮形象。
據介紹,所謂“深呼吸鄉鎮”是指空氣比較新鮮、適于“避霾旅游”的區域。蟻蜂鎮地處桐柏與伏牛山余脈交匯處,境內青山綠水錦繡如畫,林壑幽美、鐘靈毓秀,國家級森林公園有AAAA級景區金頂山、云夢山,原始生態保持完好,森林覆蓋率達96%以上,空氣中負氧離子平均濃度為1.067萬個/立方厘米,含量是一般場合的3000多倍,有“天然氧吧”之美譽。
多年來,蟻蜂鎮遵循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,重視保護和培育“山水林田湖草+好空氣”稟賦,積極應對氣候變化,奮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,不斷改善生態環境,追求“天藍、水綠、地凈、景美、宜居”的目標,努力為老百姓增添獲得感、幸福感。
把握機遇,借勢用力,打好生態“經濟牌”
來一次蟻蜂鎮,做一次幸福呼吸,一個森林遍布、綠樹成蔭、林水相依、綠美交融的林下經濟向世人展示其獨特魅力。在實現鄉村振興的征程中,“美麗中國·深呼吸鄉鎮”稱號為該鎮的發展提供了機遇,黨員干部以此為契機,借勢用力,發揮位置優勢、實現綠色崛起,增添生態與經濟融合發展的新動力,同時借鄉村振興、東西合作、政策優惠之勢,形成疊加效應,釋放出驛城區多渠道發展的最大紅利。
近年來,蟻蜂鎮“低頭見綠蔭,抬頭見鳥飛”成為每一個人的切身感受。該鎮依托自身資源優勢,拉開了鄉村旅游建設的序幕,“舉著綠色旗子、戴著生態帽子、打著振興牌子、端著項目盤子、對著政策筐子”,放開手腳、按照“亮點突破、輻射帶動、多業融合、打造品牌”的發展思路,因地制宜、因村施策,開創了全鎮是景區、處處有景觀、村村是景點,點點開花、面面結果的全域旅游蓬勃發展新局面,實現了生態效益、社會效益、經濟效益三方共贏。
產業興則經濟活,經濟活則農民富。在駐馬店市“一盤棋”推進“中國藥谷”建設的背景下,艾草加工成了村民致富好項目,到了艾草收獲的季節,晾曬好的艾草捆扎整齊等待加工,空氣中彌漫著濃濃艾香……走進蟻蜂鎮鄧莊村億杰種植農民合作社,一捆捆曬干的艾草整齊擺放,村民采用“基地+農戶”的產業化運作模式,與脫貧戶簽訂種植回收協議,為當地提供近30個工作崗位,每個崗位年增收2萬多元。合作社積極打造艾草從“田間到車間、從工廠到市場”的產業體系,在深加工產品銷售上下功夫,拓展艾草產品市場,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。
紅色文化代代傳。蟻蜂鎮龐閣村村史館把紅色旅游資源作為黨史學習教育“教材”,傳承紅色文化,激發愛黨愛國情懷,凝聚新時代團結奮進的力量,打造“行走的黨課”。館里的每張照片、每個老物件背后都有著動人的故事,充分展現了老一輩革命志士建立新中國的英雄事跡。該鎮充分利用紅色資源優勢,以紅色文化為基,以名人文化為魂,打造龐閣村、宋沖村村史館,形成集黨性教育、紅色游覽等于一體的矩陣,發展“紅色+綠色”旅游等特色產業,真正把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,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動力。
因地規劃,打造“花果山”,建成“生態園”
走進蟻蜂鎮,千里碧道沿線的休閑公園、萬畝花開的桃園、醇香膩人的梨園等串聯著深呼吸小鎮的“綠脈”,點綴著深呼吸小鎮的“綠星”。該鎮培植生態經濟、打造健康產業、發展全域旅游,順勢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。
好山好水好環境,育出瓜果好品質。在青山疊翠、綠意盎然的大自然里,該鎮的黃金梨成了“稀罕果”,每到采摘期,千畝梨園熱鬧非凡,一個個碩大飽滿的“脆玉梨”“黃金梨”“秋黃梨”“圓黃梨”掛滿枝頭,在“天然氧吧”的滋潤下,一個個清脆香甜、皮薄汁多的“黃金果”讓人愛不釋手,吃一口清爽止渴。和梨一樣搶手的還有紫櫻桃、油桃、黃桃,打造了集戶外觀光、生態采摘、餐飲娛樂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項目,逐步形成了休閑農業、特色農業和鄉村旅游三足鼎立的產業發展格局,蹚出一條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新路子。
“花果山”上采摘忙,“蟠桃園”里笑聲朗。在蟻蜂鎮橡林村,每逢季節親子研學,觀光采摘園就是一個亮點。村民結合實地進行教學,不僅可以讓孩子更真切直觀了解植物特點、生長規律,培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。同時,集生態采摘、休閑娛樂、住宿野炊于一體的三川野奢營地,成為遠近游客心目中的網紅打卡地。
綠水青山好風光,云夢山書畫院讀書忙。溪水潺潺、云霧繚繞、清新素雅。該書畫院由蟻蜂鎮政府、驛城區文化和旅游局牽頭,蟻蜂鎮政府出資,橡林村委及全體村民大力支持,有志于鄉村文化傳播的書畫界仁人志士積極參與。同時,該鎮每年舉辦的農民豐收節慶活動已經成為傳播森林文化、弘揚生態文明的重要載體。
如今的蟻蜂鎮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和開闊的眼界,正在圍繞農業種植找出路,依靠資源做文章,探索流轉土地,發展“訂單農業”,以農場、農戶、公司為主的發展模式,鼓勵農戶以土地托管、土地加盟、產品種植、就近務工等形式參與農場的各個環節,對接相關企業、創業達人等,使其與特色經濟廣泛合作。同時,結合節假日開展節日促銷、親子活動、采摘體驗、垂釣比賽等活動,使特色經濟和文旅產業融合發展,解鎖“增收密碼”,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。(農民日報·中國農網記者 范亞旭)
編輯:張鵬 責編:賈同嶺